年老時的「最低保障」
Mar 08, 2025
如果不知道一群人的名字,你就會被迫去面對每一個人的臉孔,而不把他們視為一群陌生人。
自從買了相機後,我開始喜歡拍攝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具體地說,我更留意那些顯得有些寂寞或落寞,同時上了年紀的人。
我似乎被人生走向末端的狀態所吸引。
自從2020年開始在沿江散步,我就發現有很多這種類型的「陌生人」,靜默地坐在江邊。
「他們怎麼了?」是我第一個疑問。「他們為什麼會這樣?」是第二個。
我想去思考每一個人生的演變過程。
其實內心隱約也有一個答案。生活在社會底層,或是經歷了舊社會的苦難,到了晚年,如果沒有和睦的家庭,甚至沒有家庭,再加上年老時的身心病痛,往往就只能孤身一人了。他們就這樣在江邊找到一個位置棲息,打發時間。
我知道以上只是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片面猜想。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盡相同。只是當我拍下這些陌生人時,總會產生一種想像:如果回到他們年輕時,他們會是怎樣的面貌和體態?
總之,我所想像的是一個年輕人是如何演變成今天這般獨自坐在江邊、顯得落寞的老年人的。他們經歷的是什麼?我甚至會想像到每個人在青少年時期,應該都曾有過歡笑吧。此時,我更想想像他們作為年輕小伙子或姑娘時的笑容。
我喜歡這樣想像,是因為我開始關注人生的弧度了。更進一步說,我也常會想像自己老去時的模樣。因為我也覺得有一定的機率,同樣會成為這類在我眼裡坐在沿江邊顯得落寞的老年人。不同的是,或許我會拿著書看看。
我會這樣預測,是因為近幾年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狀態,常獨自在江邊散步,即使落寞的占比還不大,但卻是沉默的,不得不要在思考人生。但畢竟我也不想以靜默度過晚年,所以將思緒拉回現在,我已不再年輕,而「我能做些什麼才能避免年老時的落寞呢?」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
我的答案:需要豐富人生。啊,這不是一句廢話嗎?我也這麼覺得。所以需要再深入地去看,豐富人生具體指的是什麼,有什麼可行的行動?那就是需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,做到生命的盡頭。但仍覺得像是從「廢話」中挑出的「大道理」,而且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。我嘗試再深入一點去看,這時我看到了:找到一件自己主動想去做的小事情,並且每天都能做一下。
要避免晚年時的落寞,那就每天主動做一件或許談不上熱愛,但卻想做的小事情。 我好像得到了一個這樣的公式。
而且現在回過頭看,我也不自覺地已經運用了這個「公式」。偶然的原因我開始了每天做掌上壓,這個舉動意外地漸漸緩解了我近年的落寞感。之後是上健身房,之後是看幾頁書,之後是探索新的知識。就這樣通過每天主動做一些小事情,讓我近年的落寞感被限制了。而且這些小事情對我來說都是談不上熱愛,卻是每天都能做一下的。
所以即使年老後真的需要獨自坐在江邊看書打發時間,也會是一件我主動想去做的事情。這樣我就應該不會感到落寞。
現在回顧自己的IG,拍下了不少在我眼裡顯得落寞的年長「陌生人」,有不少人生的弧度。或許我們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人生的起伏,但每天主動去做一件事情,還是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內。而且這也是我目前認為能對抗落寞,切實可操作的方法之一。無論處於任何的年紀。
現在,我已經開始為晚年做準備了。我仍然每天堅持做着掌上壓,我想只要身體允許的話,會一直做到老。我明白晚年生活面臨的不僅僅是我觀察到的「落寞」,但「堅持每天主動去做一件想做的小事情」,是我認為能避免年老時落寞的「最低保障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