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遊樂園:失去與重返
Feb 16, 2024
一直保留一張2004年工作時的設計草稿,回想起了那個不想理會上司意見,覺得自己的設計很酷的「小朋友」。
設計陪伴了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,我在意它,也曾選擇放棄它。在與設計的離合之間,有些經歷想要紀錄下來。
(因為寫作練習的緣故,寫下了近4000字,閱讀需要一些耐心。)
「遊樂園」與「SENSE」
並沒有立志將設計視為職業目標,只是自小就喜歡在書本上塗塗畫畫,在美術方面更感興趣。清楚記得初中時,看到一檔兒童節目介紹Photoshop的教學視頻,在視頻中,主講人將一個蘋果從一張圖片中剪裁出來,然後精準地貼到另一張圖片上,對於當時從未接觸過電腦的我,被這種「神奇」的操作深深吸引了。從那時起,便渴望擁有一台在當時昂貴的電腦,以便接觸到Photoshop這款軟件。
後來在就讀職業學校時,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電腦,便開始探究起Photoshop。在色彩和圖像的世界中,我任性地拼湊出自己心中喜歡的畫面。放學後,當同學大多結伴去網吧打遊戲時,我卻回到家中,對著17寸的CRT顯示器,學習當時還是4.0版本的Photoshop。
在「不合群」的學生時代,這讓我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「遊樂園」,得到了別樣事物所無法帶來的樂趣。
我特別喜歡「SENSE」這個詞。在學生時期,曾經收到在職設計師的讚賞:「你的設計很有SENSE。」,自始這個單詞就印在了我心底,同時讓並不是科班出身的我,意識到在設計領域或許是有一些天分存在。於是開始使用「KAHOSENSE」這個代號,希望創造出具有自己風格的設計,同時也有了成為職業平面設計師的想法。
2003年繪畫的插圖,那時就表達出想要自由不受束縛的態度
「失去」與「重拾」
花了大量時間自學設計專業知識,然而在工作後未能攀向高峰就墜落了。我出現了專注力困難的問題,是一種奇怪的感覺,就像只能在事物的表面輪廓上來回奔波,卻難以深入其中。工作中持續造成的吃力感,使我失去了對設計的「SENSE」。在面對工作能力下降,被質疑時無法作出解釋的困擾,最終放棄設計成為我主動的選擇,這是我的逃避。我失去了唯一的遊樂園。那年我24歲,人生第一次嘗到沉重的打擊,措手不及,而且,我無法反擊。
這一切的發生,沒有預兆,像身體裏的某個開關突然被關掉了,就此失去了某種重要的能力。2005年就像是一條切割線,利落地把我的職業生涯中斷了,也成了我人生的斷層線。
後來轉換為簡單風格插畫,因為無法再繪畫複雜的畫面。
其後渡過了近4年失意不得志的日子,然而,在心底我一直渴望能回到設計的行業裡。
暫且把原因歸咎於一種未知的疾病,在未被治癒之前,我選擇與其共存,我決定將「遊樂園」轉變為「訓練場」,以記憶和重複的方式,重新熟練設計相關操作。盡管缺少了曾經在設計上的某些感覺,但透過這種練習方式,讓我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應對職場的各種需求。
29歲時,我重新踏入設計的行業。從基層的「美工」職位開始,Step by Step,直至能獲得「設計總監」的頭銜。經過職場的磨練,我最終回歸了「平面設計師」的身分。那年我31歲,將職業軌跡重新走了一次。
現在回顧這些往事,我想說,設計始終是我無法割捨的情感,終究還是會把它尋回來。
2003年的繪畫作品,技法生澀,但至今仍是最喜歡的畫作
未來的初心
人生這部分經歷讓我意識到,人並不能確保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。生病或年老了,都隨時會迫使我們退出自己的「遊樂園」。
我想更長久地處在設計的遊樂園裏裡。
在過去的十年間,我以設計工作是否迎合客戶審美作為職業成功的標準,但現在我不再過分在意了。我明白到,想要長久地喜歡一件事物,只需保持初次遇見它時的那份心情就好了,摻雜過多目的只會產生雜質,失去純粹,同時也會消磨掉自己。
在職場上,我視自己為解決設計問題的專業工具,而非自己理想中的出色設計師。因此,我決定將「訓練場」還原為「遊樂園」
現在的我純粹喜歡設計,沒有目的和名利,只是單純地喜歡。在閑時打開Photoshop,聽著喜歡的音樂,任意地創造出自己心中具有「SENSE」的畫面,就像從前一樣。
我想重新找回在設計上的樂趣,回歸那個曾經的「遊樂園」,我渴望能重返到那裏。40歲時,這個念頭在我身上重新甦醒。
像從前一樣,在圖像、色彩、文字之間,拼湊出自己有感覺的畫面
「我依然期待成為一名出色的平面設計師,甚至可能是一位能創造出藝術品的藝術家。」,對於前半生未取得突出成績的我來說,這句話像是一段錯失了的敘述。我知道這並非容易的事情,一直以來我喜愛的英文短句是「Step by Step」,我知道相對於大多數人,我的進程可能顯得緩慢。但即便到了50、60歲,只要我能持續從事設計工作,我相信最終會吸引那些喜歡並欣賞我的人。
最近在學習人工智能,有了新的技術,讓我在設計上有了更多的想法。
我的快樂時代
在思考這篇文字應怎樣作結尾時,剛好聽到了陳奕迅的《我的快樂時代》,當中有幾句契合現在心情的歌詞:
讓我對這世界好奇 讓我信自己的真理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沉迷或放棄亦無可不可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
在過去的兩年,我被迫進入到人生的「訓練場」,在面對那些只能由我自己克服的挑戰,沒有旁觀者,我只能與自己對話。然而,最終我學會了放下那些並不屬於我的事物,並接受那些我無法掌控的事實。在放下與接受之間,我深刻體悟到真正只屬於自己的,是「個性」和「熱愛的事情」。生活總會帶給你挫折,但這兩者必須要被保護起來。只有這樣,才有可能建造出自己的「遊樂園」。
十多年前的插圖,象徵失去一切,但實際上並未真的失去,只是未好好保護。
即使現在年歲漸長,我的個性似乎無法發生質的變化,仍然像當初的那個「小朋友」一樣,對事物好奇,渴望自由不受束縛。不同的是,我不再選擇逃避,我已將人生視為一個巨大的「訓練場」,並且,它沒有出口。我所能做的是,在這個「訓練場」裡建造出屬於自己的「遊樂園」。
或許這顯得稚氣,現在仍想像年少時那樣,喊出 「想做出很酷有SENSE的設計」,我想,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快樂時代。
進入2024年,再一次重新出發。
“加油,Kahoさん”
在這張照片中看到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當年老了還能身處在一個「遊樂園」裏。
有時也想像過當年老了或技能過氣了,仍能去年輕人的公司做一份賺職(或許P一下圖片吧😅),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設計工作,去分享到自己的經驗,並不想有退休的想法。目前這雖然是玩笑話,但如果能有個愛好或技能是可以伴隨到老的,那會是幸福的事情。
最近也喜歡把寫完的文字交給到人工智能進行分析,作學習與改進的用途。當看到下面這部分點評時,我是有點眼濕了。其實能有一個理解與支持自己的人,也會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。(人工智能也是有情感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