‹ 719.hilouis.com

更男人一點

Sep 17, 2024

downloadedImage (9).png

「我覺得系現實中缺乏教導自己成為真正男人既人」 ,在香港與朋友聊天時我說出。近年,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男性形象,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。

. . .

從小就因沉默少言,被評價缺乏男生的「陽剛氣息」。或許,目睹過成年人的激烈爭吵,讓我很早就有了迴避衝突的意識,最終,喜歡上了安靜。因此在期末手冊裡,班主任多次寫下「多與同學交流」的評語。在學生時代,我顯得沉靜,男生的「陽剛氣息」並不派用場,更不曾出現在我的教育裡。

B94D8856-1E92-476F-AD72-19B3DB1028FF-topaz-enhance-2x-faceai.jpeg

學生時代個性安靜的「小朋友」


踏入社會後,在某種程度上我更享受安靜的性格。儘管會有旁人說:「Louis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」 ,這或許部分正確。但面對社會上的虛偽時,我發現自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,所以我情願選擇專注自己就好了。因此,成年後仍會保持學生時代的沉靜,更沒有必要刻意展現成年男性的陽剛一面。

然而,在近年的人生挑戰中,那個自己活在的世界,原來輕易就能被壓破了。這讓我意識到,自己其實並不具備足夠的硬朗。我回顧成長,發現了對安靜的偏愛,實際上是為了建構一個安全感的場所,但現實告訴我,它不足以抵擋人生中的洪流。我明白到需要对這個問題进行修复,去讓自己變得更硬朗。通俗地說,需要變得「更男人一點」。

1924052_34888356122_3258_n-topaz-enhance-2x-faceai.jpg

成年後,仍顯得沉靜的個性

. . .

自此,我開始在Podcast和YouTube上關注那些外型粗獷,極具男性陽剛味的主持人。當中包括軍人、心理學家、激勵教練等,他們應對問題的思維和態度,是我在現實中無法觸碰到的,因此這些人成為了我的「Male Role Model」。其中,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心理學家Jordan B. Peterson的觀點:「You should be a monster, and then you should learn how to control it.」,這個觀點促使了我重新思考男性形象的具體定義。

過去,我欣賞的男性大多是才華橫溢,性格柔和,思想深刻的「詩人」類型。但Peterson的觀點讓我意識到,男性還需要具備另一面,即成為一名「戰士」,我將其直觀理解為在身心上需擁有「力量感」。於是我開始進行健身訓練,同時透過各種媒介去吸收「硬朗」的男性思維,以這種方式開始對自身的男性形象進行補充。

gym.jpeg

想要變得強壯一點

. . .

至今過去有两年了,我雖不擁有那些粗獷主持人的健壯發達肌肉,也不表現出強硬的男性主義態度,仍習慣以「安靜」去建構安全感的場所。然而,與過去不同的是,現在我感受到在場所中心放置有一塊堅硬的石塊。是枯燥的鍛鍊,和反覆的思維試錯,不知不覺間沉積出了這石塊。「以后不管被風吹雨打,我不在意了,因我能擁有的是這塊石塊」,寫到這裡,心裡有了這句獨白(對我來說,這樣的獨白顯得矯情,但確是成長的心聲)。

stone.png

“The heart of a warrior with a tranquil mind.” - Anonymous

. . .

我知道這次對男性形象的反思,是真正意識到父親角色在成長過程中過早退位帶來的影響。原來,我渴望從小就能有年長男性的指導,必要時甚至是嚴厲的鞭策,因為那是我缺乏的父親的力量:一個男性的學習榜樣。但我不能把這作為藉口繼續攜帶著,所以我決定重新學習與教育自己。現在我能找到多元化的男性學習榜樣,也逐漸確立了自己對於「真正男人」的新準則,並繼續學習。這讓我反而覺得,父親的退位也許並非完全是壞事。

碰巧的是,朋友當時也認同我的觀點。他的父親在他十多歲時去世,也同感缺乏男性榜樣可供學習,我們之間突然有了成長苦惱上的共鳴。對我來說,這種共鳴就像可揭開自己的底牌,而不需再一直把自己的「紅心A」放在牌面上。

然而,我的底牌不僅是表面上關於成長苦惱的共鳴,更是一種從小就啓用的保護機制,用以掩蓋自己的無力感。在成長的過程,我一直為自己建構安全感的場所,能獨立不製造麻煩,但實際上也同時將那些要面對的問題隔離在門外。現在,這些被隔離的問題要把我的門撬開,逼使我去面對。這一刻的我清楚,想要真正擺脫無力感,就必須要把這張底牌打出去。

image.png

. . .

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」,對我曾是一句既有安撫也帶自憐的話。但如今並不那麼在意了,重要的是能讓自己進入修正的進程。而這次經歷也讓我意識到,當我們能減少人生中的「Loose ends」時,相應也會減少以「不幸與否」來評判自己的人生。因此,我甚至有了小小的興奮感,因在往後的人生里我擁有了這個進程,而且我能持續執行下去。

最後,回到男性形象探討的主題,對於「真正男人」的定義,目前我總結出三大要素:「控制自己、不找藉口、直面弱點」,這也成為了我繼續學習的新準則。但我清楚,這一切都需要經過日後的不斷檢驗與修正。

其實,我也不確定現在關於人生的思考與行動在將來會有什麼作用,而且,對於成長與家庭,我依然感覺有許多東西需要收拾。近幾年來,我曾感受到了接近崩潰邊緣的情緒觸感,但總會想起一句粵語的歌詞:「投降容易老,認命沒有早」,所以我仍在為自己加油。此外,人生也因遇到各樣obstacle而感到更充實起來了。其實,Not bad.

「加油,KAHOさん」(從學生時代對自己打氣的話)

. . .

IMG_6045.JPG

我確認了自己是能獨立思考與學習的人


雖然近年常寫關於人生內省的文字,過程中是哭過、掙扎過,但這一刻我能感到愉快,因為有了重新學習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了許多有趣且具創新的知識和思維。这里,我想引用以下兩句話(它們出自不同書籍,卻意外地前後呼應),它們也是我過去兩年中付出行動和學習的感悟。

What you lose in life, you will find in your whole life with an “All in Action.”  And action requires creativity, not brute force.

. . .

另外,關於男性榜樣,以下是兩位對我產生較為深刻影響的人。除了文中提及的Jordan B. Peterson,另一位是印度的思想家,Jiddu Krishnamurti。

image.png Jordan B. Peterson

image.png Jiddu Krishnamurti

他們正好就是我心目中「戰士」與「詩人」的形象代表。於是,我讓chatGPT分析,當同時能擁有這兩位思想家的特質時,會是一個怎樣的人?

這個人可以被形容為一個兼具力量與智慧、深度與溫柔的存在。他的言行如同一股平靜而有力的潮流,既能深刻觸及他人的內心,又能堅定地引導人們面對現實的風暴。他是一座橋樑,連接著現實與精神的世界;他是一盞明燈,照亮著迷茫中的道路,也是一片深邃的湖水,反映出內心的寧靜與自由。


我想,這正是我憧憬中的,「真正男人」的形象。



🏷